導讀:閨蜜雯雯總是以工作忙為借口,在孩子教育這個問題上是能推就推。學校老師跟她反應情況,她也是一臉不耐煩,覺得既然已經把人送到學校了,老師就有這個責任幫自己管教好孩子。這種做法并不妥當。 有太多的家長并沒有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積極影響,只是將教育的責任全權委托給了學校。 小學階段,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《卡爾·威特的教育》書中寫道:對于孩子來講,倘若家庭教育不好,就算有那些最為優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,也不會有好的效果。 但今天我們要提到的這位媽媽全惠星女士,她卻能夠切實履行父母的責任與義務,重視家庭教育,最終將6個子女全部培養成了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,成為社會的精英人士。 她在接受采訪時提到:子女成才是 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。若是想讓他們變得更加的優秀,并不只是盯牢成績高低就可以,而是要將自己的心思和功夫用在學習之外,要從小時候開始,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就得緊抓能力與習慣培養! 之所以要將培養的重點,放在小學階段也是有原因的。 埃里克森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明確指出,孩子出生到18歲,每3~6年就是性格成長的一個飛躍,而6~12歲是習慣與道德品行養成的黃金時期。 小學狠抓三方面,為娃學習助力 杰克·霍吉曾經寫道,每天高達90%的行為是出于習慣,若能看清并改掉壞習慣,看清并堅持好習慣,至少就能在人生路上得90分。 第一、書寫端正工整 練字看起來平平無奇,但它卻是一個能夠幫助鍛煉孩子專注力和耐心程度的好幫手,如果字跡工整,他的書寫速度自然就會有提高,對于以后寫作業或者是考試答題都有好處。 一位有著多年高考閱卷經歷的老師曾經這樣說過:同樣的答題能力,字跡清楚的孩子可能就會比字跡潦草的孩子多拿5分以上。高考的重要性有目共睹,幾分之差可能就會讓他們走向不同的命運。因此字跡是否工整是家長必須要重視的一個方面。 第二、必須的時間管理 我們會發現有不少家長會被孩子的拖延癥所打敗,甚至導致情緒處于崩潰的狀態??雌饋硭麄兇_實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習上,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,這只能說明時間管理沒有做到位。 家長的在旁協助,幫助他們趕跑拖延癥。大多數小學階段的兒童,他其實還沒有形成清晰的時間觀念。年齡比較小的時候,家長可以先替他們做好時間規劃。比如,按照學習任務的輕重緩急依次排列。先完成重要的任務,盡量避免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。 并且注意勞逸結合,若一直處于高速運轉的狀態,學習效率下降不說,有可能還會觸發情緒問題,激起抵觸心理,這就得不償失了。當然,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家長可以將規劃時間的重擔交付給孩子,讓他們為自己的學習負責。 一般來說,五六年級的學生應具備獨立有序規劃時間的能力。時間管理是提高學習效率,保障成績的關鍵因素之一。到了初中階段,學科數量陡增,學業壓力繁重。管理時間的重要性也會隨之凸顯,時間管理能力強的學生,更能取得不錯的成績。 第三、建立精養的理念 小學階段的兒童對于讀書這件事情可能還沒有形成比較清楚的認知,所以說需要家長在旁邊積極引導和監督。但家長也需要改變觀念,建立精養理念。 以陪寫作業這件事情來講,精養絕對不是指父母單純陪著孩子寫作業,而是需要家長從每次的學習進度或者是行為細節當中發現潛在問題,并且及時地進行改正,切不可掉以輕心。 比如說,有些學生寫作業總是粗心大意,筆畫要么少寫,要么多寫。從這件小事中,凸顯了兩個問題。 一是孩子知識點掌握程度較為生疏,二是孩子的專注力水平較差,容易走神。那么家長就可以對癥下藥,比如說讓他們多加練習類似習題,或者從提高專注力水平這方面下手,幫助克服粗心大意,無奈丟分的問題。 枕邊育兒寄語: 宋慶齡曾經說過:孩子的性格和才能,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。 所以說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緊抓小學階段,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才能夠讓孩子朝著更為理想的方向成長,最終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! |
|